来源: 时间:2018-05-08 16:09:29 编辑:巷议君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说起研学游,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不陌生。每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研学旅行。
2017年,教育部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里明确提出,研学旅行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这对于众多景区景点来说,都是送上门的商机。
早在2013年西安市就被确定为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研学旅行研究起步早,发展模式成熟,从选择目的地、对接景区,到组织学生外出研学,已有一套完整的“西安模式”可以输出。
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涉及的线路与课程、研学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基地委托以及修缮与设备更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充分扎实的论证和分部分预算。教育研学拨款使“西安模式”发展更为充实。
截止2017年,西安市共有学校总数3250所,其中小学1125所,普通高中160所,初中288所,职业高中62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幼儿园1605所。
各类学校在校人数总数为148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666824人;初中在校学生259263人;高中在校学生158173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5145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498人;学前教育在园儿童348110人。
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每学年安排一次,每次小学2至3天、初中3至4天、高中4至5天。
西安在校生数量和相关政策决定了西安研学旅游的巨大市场。
数据反映,西安市中小学一学年组织一次研学游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一学期一次,还有多数学校未组织过研学旅行;
从参加研学游的人数规模来看,基本上以300人左右居多,其次是300~500人。
19%的学校组织研学游时间以1天为主,从花费情况来看,200元以下占比74.07%。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校组织的的研学游与都不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学校若要依据政策逐步完善研学旅游制度,也将会对研学旅游市场抛出更多的需求。
就目前看来,多数学校教育管理方式仍处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即便是组织研学旅行,都多以一天为时间单位,选择就近目的地,未能将研学旅行的真实目的和寓教于自然、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来。
(《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主题线路指导手册》小学版)
研学旅行产品良莠不齐。我们摘出《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主题线路指导手册》小学版本的推荐30条主题线路,从数据角度解读其口碑情况。
为了详细分析该线路是否符合研学游基本原则,巷议数据选取了大唐芙蓉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省历博、西安城墙、半坡遗址、世博园、华清宫、汉城湖、秦岭野生动物园和翠华山这10条线路来进行数据解读。
该评分来自巷议数据系统,综合全网公开数据计算而来;在选取的10条线路里,大唐芙蓉园的口碑值最高,85.65分,楼观台口碑值最低,仅有42.87分;在“教育为上,安全第一”为宗旨的研学旅行方面,该10条线路在安全维度的评分太低,安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从巷议数据提供的相关景区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条线路在安全维度上评分较低,最高的也只有70.35分,最低的仅有21.37分。
现有资源与研学需求不配套。在上图的研学线路里可以看出,历史人文类目的地占据大半壁江山,历史文化类、西安印记类、丝路探究类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相交区域;而在国防教育素质拓展类和动手实践类数量少之又少。历史人文类、革命传统类、西安印记类等多数景区互动性较差,存在走马观花式观赏问题,学生团体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亲身体验难以得到训练,研学旅行的优势特色难以发挥出来。
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关于西安研学旅行,西安市政府没有出台过完整的关于规范研学市场和三方责任的法律性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市场上不良竞争之风,也会产生教育部门、校方、研学景区三方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上文数据中反应的问题:学校组织的研学游不符合教育部门规定,此类问题也未引起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重视。
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从教育部门规定校方组织研学旅行,到校方对于景区的选择、经费的筹备、与家长的沟通、组织动员学生外出研学,再到后续的建档数据资料共享,应该建立一套完整、透明、公开的服务流程。在该服务流程中,教育部门、校方、景区、家长们应该保持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关系。
未建立起反馈机制和督察评价体系。一个完整的互动流程应该包括调研宣发、行动和总结反馈三大方面,就目前看来,西安市研学旅行活动并未建立起完整的反馈机制,也缺乏第三方研学效果监测。研学旅行缺乏监测体系,景区服务提升慢、学生、校方与景区对接也容易造成困扰,研学旅行效果大打折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