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最近几年春节期间博物馆连续“爆棚”,受到了广泛关注。博物馆现在遇到了“成长期的烦恼”。
一方面社会需求比较大,最近3年每年参观人数增量都在1亿人左右,去年达到了4.08亿人次。同时,博物馆发展也比较迅猛,每年新增180家左右,去年据统计在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有5136家。
刘玉珠强调,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和古建筑类的博物馆,保护是第一位的。同时,博物馆也是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不是庙会、集会和娱乐场所。要坚持“高雅不深奥,亲和不媚俗”的定位。
博物馆该如何在保证人气的前提下,避免过度商业化、泛娱乐化倾向?
春节游客数量创新高
2019年春节期间,据国家旅游研究院统计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其中40.5%的游客走进了博物馆,达1.68亿以上。“博物馆里过大年”在2019年的春节来得更加火爆。
2019年春节期间博物馆游客接待量统计
据巷议数据统计发现,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各省多家博物馆较2018年相比游客接待量呈同比上涨。故宫博物院每日限流8万,春节7天游客量56万;上海市84家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59.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沈阳故宫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55193人,同比增长5.34%;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人数接近3万人,同比增长80%。
陕西省博物馆春节游人次2019年又创新高,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479387人次,同比增长9%;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75616人次,同比增长17.5%;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游客3.6万人,同比增长12%。
各地博物馆齐发力吸引游客
探寻“博物馆热”现象,既体现了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教育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春节黄金周期间各地博物馆纷纷举办活动及展览,丰富春节文化主题。
北京
故宫博物院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过法——来故宫看展览、赏宫灯、品老字号、感受年味。展览分为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部分,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实景体验部分则囊括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宫殿门口悬挂着寓意吉祥的春联、门神,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廊庑下装饰着华美的宫灯,乾清宫的丹陛上下竖立着高大的天灯、万寿灯,总共使用仿制品超过1000件,整个故宫博物院成为文化展示的场所,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
天津
节日期间,天津全市公共博物馆正常开放,为年味增加了文化色彩。天津博物馆推出“御苑藏珍——颐和园精品文物展”“金猪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两大新展,并为游客准备了免费讲解、智能导览等贴心服务。
辽宁
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第十五届“到沈阳故宫过大年”文化活动,包括每天两场“皇宫过大年”主题演出,重现当年盛京皇宫过春节的场面,创新推出了4d特效立体电影《大汗宸妃海兰珠》,同时还推出了两项新春精品展览、沈阳故宫文创元素产品和非遗手工技艺展示的文创市集等,让游人在游览参观的同时,感受传统历史文化。
上海
新年第一天早上8点30分,上海博物馆门口的参观者已排起了百余米的长龙。9点,上海博物馆馆领导在大厅迎候第一批进馆的参观者,并向他们赠送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文创三件套。不少外地观众也将参观上博作为在上海旅游的首站,特意来寻找与生肖猪有关的文物。此次上博以生肖为主题举办“猪丰卣满迎新春”新年特别展,吸引了众多游客,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年味。而正在热展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除了更换新一批重量级展品外,还开发制作了50余种、160余款文创产品,让观众在满足观展的同时把“文物”带回家。
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一方面举办主题展览及“猪年说猪,诸事如意”等主题活动,通过趣味寻猪、手动剪纸铸钱等互动体验项目,面向观众和广大青少年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完善了票务系统、提供多渠道的线上、线下售票服务。
“火热”背后的问题
博物馆确实“热”起来了,但对“火热”过程中也要讲预见一些问题。
1、观众超出博物馆承载能力、影响文物和观众安全的问题,各级文物部门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加强管理和指导。
2、文创产品创新能力待提高。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要认识到这既是博物馆积极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博物馆研究、收藏、保护、展览、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延伸。
3、博物馆举办创意活动,能否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且能围绕博物馆的基本职能,结合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坚守博物馆的边界和底线,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泛娱乐化。
春节黄金期带来博物馆的人气爆棚,即有可能预示博物馆将成为新一批游客的热门“网红打卡”地,但同时也警醒管理机构,参观博物馆不是逛庙会,保证人气的同时更应强调文物的保护与文化的传承。
编辑:巷议君
相关热词搜索: